随着企业的发展、业务的扩张,公司业务人员开始外地、异地、室外工作较多。随之在业务人员的管理上也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。
一、基本的逻辑
商业活动最终是为了盈利和发展,这是最终的导向所在。具体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,人的作用是主导的,相关的工具是辅助配套的。基本逻辑次序为:
1结果——2人——3工具
这个简单的次序别整错了,有些老板过于看重管理工具的作用(当然也有可能是受到软件公司的广告影响),认为只要员工按照管理工具的套路,作业效率和业绩产出就会如何如何。就像是只要最高领袖下达一个指令,下面人就会自动的无条件执行。理论上是工具带人,而实际上是人用工具。若这个逻辑关系整不明白,就别玩啥管理工具了。
二、 一个软件不能构成管理体系
有些老板认为,引进这些管理工具,就是搭建了业务管理体系,因为看起来这管理工具里面包括的内容很多,基本上把常规业务管理工作都包括进去了。全部落实,不就是完整的管理体系了吗?非也非也,再先进的软件,也只是一个管理工具而已,不可能构成管理体系,上亿美金研究出来的管理软件,也没有人心复杂。管理就是管人,人心里在想什么,再高明的管理者也好,再先进的软件,也搞不明白的,再说了,人还会变呢。所以,别过于放大了管理软件的作用,更不能把管理软件当成了管理体系。
三, 管理软件的使用环境
管理软件的有效发挥作用,对使用环境是有前提要求的,例如:
1业务人员都是正常的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、综合素质和稳定系数、并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
2客户都是正常的,没有难缠的或是不讲道理的客户
3市场上是没有历史遗留问题的
以上这三点都具备,管理软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。
四, 对管理软件的导入
有些老板认为,公司是我的、员工也是我的、我老板要引进什么管理软件,只要我自己决定就可以了。换句话说,只要是老板引进的管理软件,员工就应该马上遵守执行。抱着这样的思想,这管理软件能有效使用才怪。记住一点,老板不是皇帝,对员工没有生杀大权,员工和老板之间,只是一种平等的商业合作关系。所以说,员工就是第一客户,对于客户,要想导入管理软件,就别直来直去了,得要有些导入策略:
1对终端客户的直接掌握
2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
3提前进行新员工的储备工作、任何新导入的管理措施、都有可能导致员工离职,所以要提前进行
4老板的历史信誉修补工作
5前期设立难度系数更高的工作作为对比感建立的标尺
6 利用司法级别的整顿训诫措施,作为转移员工注意力的手段
关于管理软件,最后再说一点,这就像厨师烧菜,菜肴的原料再好,也只是原料,需要通过厨师的加工处理,才能变成美味佳肴。原料不会直接变成佳肴的。
以上销荐客业务员管理软件为您分享!
顶部
客服
微信扫码联系客服